產后病及治療
由於胎兒的娩出, 胎盤的剥離所帶來的子宮出血, 惡露淋漓, 兒枕作痛, 或因產時努力太過, 耗損氣血所造成的身體虛弱. 營卫不固
的虛弱現象是難免的。稍有不慎, 則容易招致外邪, 續發感染而得產后風(破伤風) 或產裖熱等疾患。故產后應注意保重身體, 居室要謹避風寒, 衣被應適中, 飲食宣清淡而富於營養. 忌生冷而少食辛辣。
生產后, 身多虛, 宜生新, 兼化瘀, 首選生化湯, 其次小柴胡湯。
由於孩子娩出以后, 產母的身體是百節空虛。在治療大法上, 有兩個原則:一是氣血亏損, 治宜大補氣血,以顧身體: 二是恐產后惡露不儘, 瘀而成疾。兩者是不相同的,故治療當以全身症狀結合脉象, 參合運用, 不可拘於一家之方。如無明顯症狀出現,可以酌情選用產后第一方 – 生化湯以化瘀生新。故人常用此方加減治療產后諸症。但若有產后感染, 身有高熱, 頭暈胸悶者, 或服用生化湯不但不效, 反而增劇時, 小柴胡湯就應該考慮使用。用之得當,亦可收起死回生之妙。
生化湯 <<傅青主女科>>
功效: 化瘀生新
主治: 產后一切諸病
組成: 當歸24克, 川芎6克, 桃仁6克, 炮姜1.5克, 炙甘草1.5克, 黃酒意(米酒)或童便作引, 煎服。
方義:產后身虛, 多有瘀血停滯而出現腹病。歸、芎通過活血,補虛化瘀。桃仁破瘀升之停滯,炮姜溫經以袪寒,并可借黑以引血歸經。灸甘草和中緩急。黃酒, 童便各半煎,以治產后兒枕痛及惡露不絕,血瘀腹痛諸証。
小柴胡湯<<傷寒論>>功效: 和解少陽,解熱
主治: 新產婦人有三病: 痙、郁、大便難。產后郁冒脉微弱,嘔不能食,大便反堅,但頭汗者。往來寒熱,胸脇苦滿,心煩喜嘔,默默不欲飲食, 口苦, 咽干,目眩。或熱入血室等証。
組成: 柴胡9克, 半夏9克, 党參9克, 黃芩9克, 炙甘草9克, 生姜6克, 大栆四枚。
方義: 柴胡升陽達表,黃芩退熱和陰,半夏袪痰散逆,參草輔正補中,使邪不得复傳於里,調和營衛,使邪從肌腠而解。
病例: 一少婦,產后發熱惡寒,午后較重,腹痛,惡露不下,并伴
有胸脇滿悶,不能食,寒熱往來,頭暉目眩,已四五天。前醫診為產后受寒,投以生化湯加益母草3劑不愈。來到我處診視,見前方不愈。診其脉象細弦,苔薄白,隨斷為產后傷血,正氣已虛,寒邪乘虛而入於血室,便借前車之鑒,改弦易轍,給以小柴胡湯加益母草,黃芩用酒炒,水煎服后微汗出,症即大減,2劑而愈。其所以愈的理由是調和營衛,扶正驅邪。黃前本有清里熱的作用,但因腹痛,又恐寒以凝血,故用酒炒。益母草收縮子宮,使瘀血排,出以免遺留后患。
2. 兒枕痛
兒枕痛是產后必有之症,也名為產后少腹痛。原因是產后血虛,宮體收缩,或外受寒冷侵袭,瘀血凝滯所形成。輕者可服益母膏炖化服。或用益母草30克,水煎后沖紅糖30克,頓服。以散寒去瘀,并可收缩子宮。重者,疼得特別厲害,實在難以忍受時,則可用失笑散化瘀止痛,效果顯著。(失笑散: 五靈脂、蒲黃各等份, 每劑9克,酒彧醋調服)。五靈脂甘溫走肝,生用則生血;蒲黃辛平入肝,生用則破血,佐酒煎以行其力,醋則化瘀止痛,合用則有推陳致新之功。 或用獨圣湯亦有效。(組成: 山楂30克, 炒焦, 水同煎, 紅糖30克, 藥沖化服。山楂消積化瘀, 紅糖溫中止痛)
兒枕痛的機制是氣血運行不暢。因為產后的特點是多虛多瘀。由於血虛或氣滯,都能導致運行不利,澀滯而痛。前人說:”不通則
痛。”正說明了痛的的機制。張山雷就:”失血太多,則氣亦虛餒,滯而為痛。”<<醫宗金鑒>>則說:”若因風寒乘虛入於胞中作痛者,必見冷痛形狀。”又云:”因兒枕瘀血者,宜延胡索散,即當歸、赤芍、蒲黃,肉桂,琥珀, 紅花也。”而臨床上多用失笑散,獨圣湯二方,既簡便,又效驗。如惡露淋沥不斷,腹痛喜按,得熱則減,手足逆冷,脉細而遲者,確屬虛寒,則應用<<千餘方>>的內補當歸建中湯:即當歸,桂枝、芍藥、生姜、甘草、大枣、飴糖,若失血過多,崩傷內衄不止者,再加阿胶,熟地黃更效,,,
產后風
產后忽然全身痙挛拘急,腰背強直,口噤不閞,角弓反張等,這叫做產后風,也叫做產后發痙。是產后血虛,不能養肝,肝風內動,或因血虛而招致風寒(外邪),皆可形成此症。治療宜先進華陀愈風散,(組成: 荊芥, 炒黃為面, 每劑9克,豆淋酒調服)。口噤不開的,則用筷撬鹵灌之,或用鼻飼灌之,其效果很理想。本方藥物雖少,效驗非常,無其他藥物所能比擬,古今醫家無不稱贊。
產后風的發病機制,是產后血虛,易招外邪。正如張景岳說: "陰虛血少之輩,不能營養筋脉,以致抽挛痙仆。"此外,亦有因產后創傷,或接生不慎,傷口不洁,邪毒乘隙而入,傳播於經絡之間,以致經脉拘急發痙,內傳心包,則面呈苦笑,名曰破傷風。名雖不同,其理則一。治當理血袪風,解毒鎮痙之功。用此一味,力專而效速,特別是豆淋酒,能熄風解毒活血,其效尤佳。再重者,可配服止痙散,即全蝎二個,蜈蚣一條,加僵蚕七個,桑寄生15克,煎服。方中全蝎,蜈蚣、僵蚕均為解毒鎮痙驅風之要藥。桑寄生能舒筋緩痙,毒邪得解,痙病自愈。此痙治療稍緩,或治不得法,則有生命危險,當急救之。)
乳病
<<醫學心悟>>云: 婦人產后, 有乳少者, 有吹乳者, 有妒乳者。 乳為氣血所化。若元氣虛弱,則乳汁不生,必須補養氣血為主。若乳房焮脹,是有乳而通也,宜疏導之。复有乳兒之際,為兒口所吹風(口腔感染),致令乳汁壅積,紅腫脹痛,將成乳痈,宜內服瓜蒌散,外敷香附餅, 即見消散,如已成膿,則按外科處理。
瓜萎散: 即全瓜萎, 乳香。
哺乳期,乳不足
乳不足,也叫作乳汁分泌不足,。主要是氣血虛弱,營養缺乏所致。乳汁的分泌,直接受著大腦皮質高級神經活動的支配,一旦遇有懮郁忿怒、情志不遂的時候,乳汁分泌功能立刻受到抑制而乳汁就減少。這時首先做好乳母的思想工作,讓她思想上舒暢愉快,然后再投以藥物的輔助治療。猪啼湯就是個很好的方劑。它不但能刺激乳腺分泌,而且還能夠增加營養,使乳汁很快地分泌旺盛而允足。
乳汁缺乏多由氣血虛弱所致。乳汁為氣血所化,氣血來源於后天脾胃水谷之精微。如脾胃素虛,生化之源不暢;或分娩時失血過多,氣隨血耗,圴能因氣升不足而影響乳汁的分泌。我們知道,婦人乳汁,是沖任氣血所化,故下則為經,上則為乳。若產后見遲乳少,由於氣血不足,而無乳者,其為沖任虛弱之原因。。
另一種原因是肝郁氣滯,產后受到各種因素的精神剌激,而使母情志抑郁,肝失條達,氣機不利,氣血失調,經脉澀滯,阻礙乳汁運行,因而導致乳少。即世俗所謂的“氣奶”。是因啼,哭、悲、怒、郁、結,以致乳行不行。”這是因怒氣而造成的乳汁缺乏的不因。
要分清這兩種原因和機制,則以乳房之脹與不脹鑒別。前者是乳房柔軟無脹痛;后者是乳房脹痛而硬,或伴有身熱。前者用猪啼湯;后者用下乳涌散(清太醫院方),即四物湯加柴胡、青皮、天花粉、漏芦、桔梗、通草、白芷、穿山甲、王不留行、甘草。前者是補氣養血以生乳;后者是疏肝解郁以通絡。稍有疏忽,就有因脤痛而引起乳腺發炎的可能,如既成,,則按乳腺炎處理。
本人體會是,不但猪啼可以下乳,而其他營養物質如鸡,魚、肉、虾、牛奶、植物油、塩类等。均能促使乳汁的分泌旺盛。有的乳母喝頓咸飯或咸湯,乳汁就可增多,這都是增加營養所獲得的結果。所以有人主張單用猪啼湯服之,還有用鮮虾四兩,搗爛擰汁服,均效。
猪啼湯
功效:補氣血,下乳
主治: 乳汁不足,或點滴皆無。
組成:黃苠30克,當歸12克,王不留行9克,通草,炮甲珠4.5猪啼一支。先煮湯,吹去浮油,用湯煎藥。
方義: 乳汁不足,多因氣血虛弱,不能生成所致。黃苠、當歸補氣養血,通草,王不留行,炮甲珠以通乳,使氣血充足乳汁儘快生出,妙在猪啼煎湯,惜其有情之血肉組織,以速其乳源。
醫案:一產婦,30餘,乳子2嵗,又生一子,前子未斷哺乳,新生兒又接續,兩子相爭,乳汁昼日尚可供給,夜則雙子啼哭,因不得飽食。來求藥方。我想到是乳不及子所需,通乳下乳之方全不適宜,只有增加營養以補充之。囑其鶢湯肉湯均可。每晚用五味烹調兩碗,喝下當夜兩子皆不啼哭,是乳之充足可知。
乳頭破裂,
是臨床常見而又不易治療的疾病,特別痛苦。其病因多是初產婦乳頭表皮柔嫩,或乳頭扁平,因嬰兒哺乳時吮吸或其他原因的刺激,導致表皮剥離,乳頭破裂,授乳時疼痛難忍。如不及時治療,或衛生注意不够,
再受到外界微生物的侵袭,极易以续發乳腺炎。此病若在懷孕后期,常用溫水或淡塩水洗滌或用酒精擦洗,乳頭扁平的婦女常常用手捻搓乳頭,往外牵拉,就可避免此病的發生。如果已經發生,急用白及膏涂抺玻裂處以止痛。外用胶布封固,授乳時用淡塩水洗去,授乳后再涂,很快就可以痊愈。是餘從事臨床多年,研究出來的有效良好,用之百發百中,應該珍視。后來又試用於肛門裂(肛門周圍縐破裂),療效很好。
白及膏 (止痛愈裂)
主治: 乳頭破裂及肛裂。
組成: 白及粉3克,香油30ML, 黃蜡6克
制法: 先將香油燒滖,投黃蝫於內,離火溶化,攪至將涼時,投入白及粉攪匀,冷定即成。
用法:先將局部用淡塩水洗滌后,將膏涂於裂處,外用胶布封固,日換1次。如布乳脹,讓嬰兒吮吸,以減少疼痛,促使全愈。或有嬰兒正常吃裂,均可用之,效果良好。。
乳腺炎,
中醫叫作“乳發”或乳痈“,是乳病中最常見的疾病。多發於初產婦女的平扁乳頭,或乳頭破裂及其他原因等。主要的發病原因,有兩個方面:內因為胃內素蘊濕熱凝結而成。外因為感染外界微生物的侵袭,“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。”再則是多續發於乳頭破裂。其症狀多為暴發性,乳房紅腫脹痛,結硬,寒熱交加等。治療用瓜萎湯煎服2-3劑,即可消散。患者無一不是贊不絕口地夸獎其效。
乳痈乃陽明,厥陰二經主病,風熱壅盛,初起宜服清毒飲,即青皮,白芷,當歸,柴胡,浙貝母,僵蚕,攻花粉,金銀花,甘草梢也。若兼憎寒壯熱者,加荊芥,防風,羌活,獨活以解散之,其膿已成者,宜加皂角刺,穿山甲以穿發:之若潰后氣血虛者,宜益氣養榮湯培補之。他如潰久膿清不斂,又須急服大劑參、苠、桂、附矣。
我最近得一治乳腺炎初期驗方:用郁金9克,冰片3克,共研細未,大栆四枚去核,溫水泡后,搗如泥狀,圍成錠。左乳塞右鼻孔,右乳塞左鼻孔,1-2次即消,203天即愈。治愈率達90%,屢用屢效。
瓜萎湯 功效:消腫散痛
主治: 乳痈(乳腺炎)初起憎寒壯熱,乳房腫脹作痛。
組成:全瓜萎24克,浙貝12克,蒲公英15克,紫花地丁15克,金銀花30克,甘草9克,酒水煎用。酒水煎服。
方義:乳腺發炎,多係肺胃蘊熱,外受感染而成。全瓜萎苦寒潤降,消瘀散結;蒲公英,紫花地丁,銀花消痈解毒;浙貝母散結,甘草清熱解毒,合為消痈之劑。妙在白酒行氣活血,以速其效。
回乳
用生大麥芽60-120克,水煎分2次頻舌,再用熱濕毛巾熬敷乳部,就會使現存的乳汁重新吸收,并可以抑制乳腺不再分泌,使乳房脹痛的感覺很快得到消失。<<醫宗金鑒.婦科心法要訣>>謂“若無兒食欲斷乳者,用麥芽炒熟熬湯作茶飲之。”但臨床上生用為佳。常見大麥芽熟,不如生用為佳。常見農村人給產婦准備白面,稍有不慎,略帶微量之生大麥磨加粉食之。即影響乳汁的分泌,可見生大麥之抑制乳汁分泌力強。
大麥芽煎 <<醫宗金鑒>>
效能: 斷乳
組成: 一味大麥芽60克, 水煎湯服。
方義: 麥芽回乳, 抑制乳腺分泌, 并可消乳腫脹。